身為醫生的譚維義,從小卻最討厭醫生。在他八歲時得到急性腎小球腎炎,醫生規定他除了上大號之外不准下床,沒電視看讓小小年紀的他難過極了。國中時,他從堪薩斯州搬到伊利諾州,隔幾年罹患了眼疾,醫師要他一隻眼睛戴上眼罩,又因為操著濃濃的堪薩斯口音,同學都笑他是「堪薩斯海盜」,當時是初來乍到的轉學生,被取笑的經驗讓他不大好受。
來自伯父的影響
在童年記憶裡,伯父對他影響很大,從小常帶些化學玩具送他,引發他對化學的濃厚興趣,因此大學就讀了化學系。後來伯父離世,在他的遺物裡,譚維義發現了一本穆迪出版社出版的《約翰福音》。
高中那年暑假,他去市區打工途中就開始天天閱讀那本約翰福音,才發現自己不像基督徒,竟然對重生、活水和喜樂一無所知,後來他跑到教會問牧師,牧師解釋時聖靈光照他,他當下就決定接受耶穌成為生命救主,那時他跟主說:「耶穌祢叫我做什麼,我就去做。」
第一次悔改認罪
後來聖靈就感動他要認罪且悔改。過去因身材瘦小,他就坐地鐵逃票,於是他就把錢裝進信封,並拿給售票員說:「我很抱歉,我以前常常逃票,現在信了耶穌,祂告訴我一定要付錢。」說完拔腿就跑。
沒多久,他接受基督教青年歸主協會邀約去芝加哥音樂廳(Orchestra Hall, Chicago)做見證,那年15歲的他看到兩千五百人的場面嚇壞了,只好向主禱告:「耶穌我答應祢,祢要我做什麼,我就去做,但我也求祢,祢的恩典要夠我用。」禱告完後立刻壯膽上台做了美好見證,從此他也更堅信主耶穌的帶領,並相信恩典必定足夠他用。
走上醫學路
大學時他求神使用他且引領未來道路,就到學生諮商與輔導中心做測驗,測出的結果適合當醫生,從小討厭醫生的他內心馬上拒絕;沒想到第二天去詢問另一位老師時,卻得到一樣的建議。儘管如此,他還是不願意,老師於是建議他可以多修一科動物學了解看看。沒想到在修了這門課之後,他慢慢發現自己的興趣並轉而喜歡上醫學。結婚、畢業之後,他也開始走上成為醫生的路。
曾有位在非洲宣教的朋友,他一歲孩子因病死在非洲,那時譚維義心中生了極大的憐憫,開始動了赴非洲行醫的念頭,這想法甚至在他腦海中盤桓七年。他當時也在美國原住民區參與公衛服務,並且加入基督教協同會的訓練,那時他聽到非洲有間醫院已蓋好,原本打算前往,但卻得知已經有三位醫師到任。
主指引來臺行醫
此時,基督教協同會接獲一封來自「Formosa」臺東宣教士葉德華的救助信,透露肺結核、砂眼、皮膚病、寄生蟲等病在臺灣原住民地區裡相當流行,亟需醫生人力,這些病都是譚維義的公衛專長,讓他內心感動遂向主禱告,雖然他不知道臺灣在那裡,「但如果祢叫我去,我就去。」
1961年,他攜家帶眷搭船奔赴那遙遠的土地。來臺後學中文,他們學會的第一句中文就是「溫州街98號」(住家地址),想著至少迷路也有家可回。
來臺初期,他先到屏東基督教醫院支援外科工作,當時臺灣小兒麻痺症正盛行,他幾乎不眠不休投入為患童開刀,並利用每月一個周末往返臺東巡迴義診,直到1965年才舉家落足臺東。
在資源環境極度缺乏的臺東,譚維義發現有許多患小兒麻痺症的病童,儘管做好了手術、裝好鐵鞋,卻因為蹲式廁所的不便使用,使他們無法出門,也不願使用鐵鞋,病情更不見好轉。後來,他尋求學校與機構的合作,在校園中建立了便利患者行走和使用的環境空間,讓許多病童終於能夠出門受教育。
興起蓋醫院的念頭
在臺東山巡行醫的過程中,曾在一次動手術的經驗裡,譚維義感受到面對手術醫療,需要的是整個外科團隊,無法單靠一人之力。這讓他開始萌生了蓋醫院的想法。
後來和妻子返美到處募款,透過許多教會的奉獻籌到七萬美金捐款,但距離蓋醫院的八萬美元預算尚有不足。於是他求告神,沒多久基督教協同會捎來好消息,又得到一萬一千美金奉獻,不僅夠用還有餘,而這筆錢甚至是在他禱告前就預備好,這讓譚維義再次見證神的恩典夠用。
1969年台東基督教醫院落成初期,醫療設備與人力仍不足,神也帶領了一些宣教醫護前來訓練當地的護理人員,醫院裡的人員多少都要會講至少三種語言,國語、閩南語、客家話或原住民語等,目的在透過語言溝通更了解病況,也讓病人感到安心;醫院裡的員工充滿了喜樂,也讓就診病患有著像在大家庭裡的溫暖感受。
醫療設備部份,他也再度轉向美國醫院尋求仍堪使用的舊設備,透過他努力尋找資源,往往也透過便宜價格獲得器材;而神也感動一些奉獻天使捐款,讓病人獲得更好的生活資源,開始健康的人生。
就這樣,譚維義與台東基督教醫院的員工們,蓽路藍縷地帶領醫院步上軌道。
退休後返美事親
譚維義來臺一轉眼33年、在65歲屆齡退休離臺前,獲頒崇高罕見的紫色大綬景星勳章,譚醫生夫婦也在2011年獲得「中華民國外僑永久居留證」,其事蹟並被寫入臺灣小學生四年級的教科書當中。退休返美後,他陪伴母親與妻子走完最後人生路,也常受邀至許多教會以中文講道。
譚維義醫生十分感恩台東基督教醫院在呂信雄院長接任後,讓耶穌的名更被高舉。他分享以弗所書第2章第10節說:「我們原是祂的工作,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,為要叫我們行善、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。」為自己的一生下註解,他認為每人都要有人生目標,而他很幸運,所做的事情都是神要他做的,而神,始終以夠用的恩典與他同行。
歡迎線上收看GOODTV+ 《真情部落格》
周一至周日21:05(首播)
周一至周五09:05、13:05(重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