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眾教會這兩年因著21天為國禁食禱告運動,上萬名青年回應拿細耳人呼召,分別為聖,立志與神立約。回應這波禱告浪潮,GOOD TV好消息電視台特別錄製《國度論壇:青年崛起─為主成為拿細耳人》節目,由臺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主持,與李協聰牧師(臺北101教會執行牧師)、柴佳明牧師(臺南活水基督教會)對話,暢談拿細耳運動的發展及影響力,並觀看上帝在臺灣的奇妙作為。
這是臺灣逆轉勝的關鍵
「我真實相信拿細耳人的呼召是神給臺灣的一個禮物,而且是逆轉勝的關鍵,特別是拿細耳呼召是專注的呼召,對年輕人是不容易的挑戰。」周巽正牧師說,拿細耳人的呼召是從禁食禱告運動開始,坦白說對年輕人一點都不Fashion。然而令人震撼的是,去年(2024年)禁食禱告期間,「有一天早上,我的孩子就跟媽媽說,長大以後要做一個代禱者。」他過去牧會二十多年,從沒聽過年輕人說「長大要做代禱者」。他仔細深思,年輕人之所以深受吸引,在於從美國代禱團隊或臺南活水教會年輕人們都傳遞出「代禱者是改變歷史,甚至寫下歷史的人」的信息,而他們在禁食禱告中真實遇見神,因此渴慕神,願意自發性禁食、通宵禱告。
為了要挑旺年輕人愛主的負擔,李協聰牧師今年熱切投入眾多暑期青年營會,傳講拿細耳人信息。他觀察到過去幾年美國華人教會年輕人曾為了美國墮胎法案的通過,相約前去參加「呼召」(The Call)禁食禱告運動,他們願意付代價禁食禱告,在於藉此經歷神,並有能力去抵擋世俗流行文化的影響。曾有一位參加The Call禁食禱告的年輕人,就得以擺脫糾纏多年的情慾網羅;李牧師表示,真心渴望臺灣的年輕人,也能因此更愛耶穌,經歷得勝。
以聖潔為裝飾回應主愛
「在祢征戰的日子,祢的人民都樂意投身;祢的少年人以聖潔為裝飾,好像清晨的甘露,到祢那裡。」(詩110:3,新譯本)柴佳明牧師引用這段經文,並提到這是他在領受美國代禱團隊所傳遞信息中最鮮明的圖像,就是少年人要以聖潔為裝飾,來到上帝面前。而拿細耳人呼召,不只限於青年,所有願意回應的人,都能抓住上帝應許,並有分於祂在臺灣、列國的計畫中。
其他青年牧者們如何看拿細耳人呼召?陳培恩牧師(臺南活水教會)認為,「因著回應拿細耳人的約,青年就能經歷更深的自由,因為拿細耳人之約是愛的邀請、是志願的回應,而不是規條。」張愛平牧師(GMI桃園大溪榮美教會)說:「在這波復興運動當中,相信神要興起願意為主活出聖潔的年輕人,去找尋永恆的價值。」寇乃迪傳道(桃園南崁基督之家)表示:「這不是喊口號,而是真實回應上帝對每一個基督徒的呼召,因為知道上帝是聖潔的神,所以我們也要聖潔,回到分別為聖的信仰生活當中。」黃祈翰牧師(平鎮浸信會執行牧師)說:「拿細耳聖潔運動的下一步,就是要進到宣教運動,教會要幫助回應呼召的年輕人,成為跨文化的宣教士。」
活出拿細耳人的DNA
為幫助拿細耳運動落實在現實生活中,ASIA for Jesus與臺北靈糧堂共同出版「呼召」運動創辦人盧安格(Lou Engle)牧師所寫的《拿細耳人的DNA》中文版,提供給參加拿細耳青年營會的成員,做為回應呼召的指引。
柴佳明牧師擔任《拿細耳人的DNA》的翻譯者,他提到這本書有三個重點,首先是不可飲酒。這其實是指願意為著追求神,而先暫停娛樂、享受。對一般人而言,要翻轉看影片、電影、小說等娛樂休閒時光去追求神,並不容易。其次是不剃頭髮。這是彰顯我們身份的意思;透過留長頭髮,表明你是拿細耳人的記號,讓別人一眼就認得出來。第三是不近死屍。讓我們不去碰觸會使身體或者靈性死亡的事情,停止接受世俗的影響,接受屬天的祝福,然後再去得著世上的人。
18歲時就讀過《拿細耳人的DNA》這本書的David Kim牧師表示:「十五年前,我看了這本書後,就立下拿細耳人之約,許多人在當時也與神立約,並在美國各地大學推動校園禁食禱告。如今臺灣年輕人領受拿細耳人信息,相信臺灣校園也要經歷美國亞斯伯里大學禱告復興的浪潮!」
世代分別為聖 迎向呼召與命定
論壇中,周巽正牧師十分期待在接下來的日子,「所有教會牧長、同工或輔導,都能願意陪伴下一代走向神的呼召與命定,讓臺灣成為列國的祝福。」李協聰牧師也為此禱告:「盼望拿細耳人禱告運動,讓臺灣能夠不見一人,只見耶穌,世代分別為聖,願上帝帶領臺灣能不受政局、國際情勢震動影響,並且預備青年大軍,讓臺灣成為宣教之國,使神的心意得以滿足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