紙本月刊訂閱 網路書店 客服中心
GOOD TV Logo
好消息月刊 | 傳播信心、希望與真愛的好消息

為什麼我的爸媽總是不懂我?

有人說孩子就像父母的翻版,在成長的過程中,你覺得爸媽了解你嗎?到底孩子要的是什麼,爸媽真的知道嗎?或只是「自以為」知道,其實並未真的了解孩子的心思意念?爸媽常將孩子的壞脾氣當作是「青少年叛逆」,但反過來想,是否有可能是因為爸媽不夠了解孩子,才會衝突不斷!

為什麼我的爸媽總是不懂我?

《家庭八點檔 轉轉發現愛》這次邀請兒子代表:市議員曾獻瑩、傳道陳璽文,女兒代表:品牌經理夏金麗、模特兒邵俐妍,以及親子教養專家武自珍老師。他們將以孩子的角度來聊一聊,究竟爸媽是不是真的不懂他們的需要呢? 

爸媽,你真懂我嗎?

做爸媽的免不了會擔心孩子走錯路,想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傳授給孩子,因此會不斷叮嚀或嘮叨,要孩子聽話照做就對了!但從孩子的角度來看,卻會覺得爸媽只想安排我的生活、沒有要聽我講話,爸媽其實並不了解我!究竟爸媽的哪些態度會讓孩子很反感呢?《轉轉發現愛》調查後整理出以下幾點:


  1 覺得我懶散被動      2 認為我沒責任感
  3 愛碎念不聽我說      4 常酸我潑我冷水
  5 任意批評我朋友      6 拿我跟別人比較
  7 常否定我的興趣      8 假民主、真命令
  9 要我聽他們安排    10 要我好還要更好

 

你是否也曾經因爸媽的這些態度,內心感到不舒服?獻瑩說小時候媽媽常拿他和同學或親戚比較,也期望他的成績好還要更好,就算已經考95分,還是會問東問西,因此常感到壓力山大。璽文的媽媽是老師,小時候他印象很深刻的是,只要字寫不好就要擦掉重寫,曾經因此寫到半夜。考大學時,他想讀心理系,媽媽卻想盡辦法說服他填別的志願,他覺得媽媽是假民主、真命令,看起來好像可以追尋自己所愛,其實卻只能被迫選擇父母所願!

俐妍也提到媽媽以「我是為妳好」的角度來認識她的朋友,卻讓她覺得媽媽其實是想管控她的交友,並不是真的想了解她。金麗說媽媽的時代背景比較重男輕女,會偏心哥哥,家中只有哥哥和爸爸有雞腿可以吃,她都沒有,以至於她到現在對雞腿仍然很反感。

武自珍老師提出還是孩子時,都希望父母以我需要或是喜歡的方式來對待,卻忽略了父母也有其限制。因著文化、家庭背景和父母成長環境的不同,父母無法完全達到我們的期望,當我們換位思考,也許更能理解父母當時是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對我們的愛。 

成為父母後,我也這樣對孩子嗎?

當為人父母的來賓們換位檢視後,是否發現自己成為父母後,也會用過去爸媽的方式來對待孩子呢? 

獻瑩分享自己的原生家庭並不習慣主動表達愛,但因著信仰給他勇氣,某年在媽媽生日時,他主動擁抱媽媽說:「我愛您!」,沒想到因此改變家人互動的關係與氛圍!對孩子他也會常表達愛,讓親子之間常保有愛的存款,因而在孩子接受教養時,就會常感受到爸媽的愛,而非只有責備或要求。

璽文認真地回想與孩子的互動,發現自己會在「責任感」和「聽從」這兩點上與父母的管教雷同,但因有老婆的提醒,讓自己在管教上平衡不少。金麗因從小想學什麼才藝都無法如願,所以現在孩子有興趣的事,只要是好的她都會盡量滿足。

父母有教養孩子的責任,若能先建立愛的根基,也許親子關係就不會那麼緊張!


現代父母 親子互動建議

親子教養專家  武自珍老師

現代親子教養的難題和過去不同。父母已習慣透過網路快速取得資訊,當這種快狠準的做事模式養成,也挑戰了現代家長在教養上的耐心,會不由自主地期望孩子做事也要快速、有效率。

另一個現象是兩代年齡上的差距較大,家長已在社會中累積許多經驗、與人互動的技巧,又常擔心孩子走冤枉路,所以急著想傳授自身經驗給孩子,希望他們照著做!但這麼做其實也相對剝奪了孩子找尋答案的機會。未來社會的變化難以掌握,我們其實不見得能透過經驗給予孩子方向,現代父母可以選擇多一點耐心陪伴,讓孩子有機會探索面對困難的解決之方,並培養出面對未來社會的生存能力、精神與智慧。


主持人 高怡平

有句話說「換了位置,就換了腦袋」,孩提時代所想的,往往會與成為父母後不同!如果考試時一直有人告訴我們答案,下次考試再遇到同樣的題目,我們很可能還是寫不出答案。當父母因著擔憂,想要一直給孩子答案時,不如想想如何教孩子展翅,並給予他們飛翔的能力,持續培育孩子「愛人、表達愛」的素養,將會是他們一生都受用的工具!


家庭八點檔 轉轉發現愛

周一~周四 20:00 (首播) 

周一~周四 10:00、23:00 (重播)

 

GOODTV+ 隨時收看

合作夥伴
合作夥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