紙本月刊訂閱 網路書店 客服中心
GOOD TV Logo
好消息月刊 | 傳播信心、希望與真愛的好消息

當代臺灣-看見400年來 神奇妙恩典計畫

回顧臺灣四百年來的福音歷史,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上帝的奇妙恩典與計畫,這片土地上的教會與信徒在各個世代中,透過不同的方式回應上帝的呼召,展現出神國度的豐富與多樣性。

當代臺灣-看見400年來 神奇妙恩典計畫

從福音初次來臺,到當代臺灣教會的發展,這段歷史不僅是屬靈的見證,也是上帝恩典在臺灣的彰顯。

福音的種子在臺生根

二戰結束後,臺灣進入了嶄新時代,原住民的福音種子率先結出果實。1945年,孫雅各牧師重新回到臺灣,開始了裝備工人、培育原住民傳道人的事工。他於1946年創辦山地聖經學園(今玉山神學院),並差派駱先春、胡文池等本土傳道人進入部落宣教;同時,屏東教會的許有才牧師也帶領信徒進到排灣族中宣教。這些努力使得原住民的福音工作蓬勃發展,大量的原住民歸主,這被譽為二十世紀的宣教神蹟。

此外,西方各差會宣教士也來到臺灣,他們不僅建立教會,還在偏鄉地區興建基督教醫院,滿足當地的醫療需求。

差會中有一群女宣教士,她們很多都是單身來臺,例如,白寶珠宣教士在澎湖照顧痲瘋病人,貝靈恩醫師在花蓮行醫,魏克琳宣教士在蘭嶼服事,還有被稱為「全臺灣人的英文老師」的彭蒙惠宣教士;這些女宣教士無私的奉獻,成為臺灣教會的屬靈母親。

教會的復興與挑戰

1965年,臺灣教會的發展達到一波高峰後,但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。校園福音工作在此時興起,1957年成立的校園福音團契以及1964年的學園傳道會,引領了許多年輕人認識基督,成為臺灣教會的新生力量。這些年輕人的投入,也帶動了神學教育的發展,各教派紛紛成立神學院,讓神學教育百花齊放。

1970年代,教會推動本地宣教,透過佈道會推展福音。例如,1975年在臺北田徑場舉行的葛理翰佈道會,儘管連日下雨,仍吸引了大量人群參與,盛況空前。同時,1976年的「我找到了,你也可以找到」福音運動,動員全臺教會掀起一波福音行動。

這段時期,聖靈的工作也在臺灣教會中顯明。1972年7月7日,新竹尖石鄉的泰雅爾長老教會經歷了聖靈的造訪,帶來教會的更新與建造。1974年起,臺灣教會開始訪問韓國,學習韓國教會的聖靈更新事工,進一步推動教會的復興。同時,教會的敬拜音樂也從傳統詩歌轉向現代創作,歌詞更注重個人與神親密的情感表達,帶領信徒進入更深的敬拜。

教會轉型與職場宣教

進入1980年代後期,臺灣社會逐漸走向自由開放,教會的架構也隨之轉型。新加坡的小組教會模式被引入臺灣,許多牧者開始採用小組牧養的方式,將原本大型的團契改為少人數的小組,平信徒被裝備成為小組長,分擔牧養工作。這種模式不僅促進了教會內部的關係,也帶動了職場宣教的興起。基督徒開始在社會各個領域

中委身服事,將福音帶入職場,成為社會的光與鹽。

合一的旅程

過去幾十年間,臺灣教會逐漸意識到合一的重要性。周神助牧師提到,早期教會之間的關係多停留在「接觸」與「合作」的層次,雖然彼此不批評也不爭吵,但仍保有距離。然而,真正的合一不僅是合作,而是進入更深的關係,成為「一」。這個「一」不是你或我,而是基於耶穌基督十字架的工作,由聖靈保守的合一。

在這樣的旅程中,臺灣教會開始重新認識原住民的屬靈角色和計畫。無論是原住民還是後來的移民,所有族群都被視為「神家裡的人」。唯有成為一家人,才能更深地彼此接納與分享。

 

成為列國的祝福

周神助牧師指出,臺灣是一座小島,但在四百年的福音歷史中,神展現了奇妙的恩典與計畫。臺灣教會不僅要珍惜這片土地,也要成為列國的祝福。詩篇67篇提到,神賜

福我們,是為了讓萬國得知祂的救恩。臺灣教

會在領受神的恩典後,不能只將福音留在島內,而是要將祝福傳遞到萬國列邦。

續寫上帝與臺灣的故事

回顧臺灣四百年的福音歷史,我們看到上帝在這片土地上的作為充滿了連續性與奇妙性。從西方宣教士的到來,到原住民教會

的復興,再到當代教會的轉型與合一,這一切都顯明了上帝的手在臺灣的工作。

進入第401年,臺灣教會需要繼續跟隨神的腳步,續寫上帝與臺灣的故事。願上帝使用臺灣,使這片土地成為列國的祝福,讓

更多人看見祂的榮耀,經歷祂的救恩。


在GOOD TV+上收看 福音400 恩典台灣

合作夥伴
合作夥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