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經中所提的拿細耳人是向神立下誓約,竭力追求聖潔、節制,以真理束腰,全然順服神,被神使用。 操練成為現代的拿細耳人,是不限年齡,凡基督徒都應有的心志。
拿細耳人的「三不」
「拿細耳人」意譯自希伯來文,指分別出來或奉獻自己給神的人。民數記第6章第1-21節記載,神透過摩西頒布拿細耳人誓約的規定,首先,要遠離酒類和任何的發酵物。以弗所書第5章第18節提到:「不要醉酒,酒能使人放蕩,要被聖靈充滿。」因此「遠離酒類和發酵物」象徵節制和純潔、約束自我。其次,「不剃頭髮」,是與神立約的記號。最後,「不接觸屍體和不潔之物」,則表示立志完全的聖潔。
分別為聖守則
熟稔拿細耳人的條例規範者,有時會忘記更重要的「為什麼」,特別是從小在教會長大的基督徒,可能一味遵守聖經,卻不常思考為什麼要將自己分別出來,獻身給神?聖經中,參孫的父母也規範他活出拿細耳人的生活模式,卻未教導他拿細耳人的心志,以致他雖擁有神所賜的恩膏,卻未與世界分別,因此軟弱跌倒。
拿細耳人被呼召的核心,在於不單遵循上帝的規範,更要時時親近祂,並且決定將生命獻給祂。神拯救了我們,我們不能一面跟隨神,一面又追隨世界;想擁有神的祝福,卻活在罪中或世界的價值觀裡。
勝過誘惑的心志
聖經並未將拿細耳人的呼召限定在年輕族群,但這世代年輕人面對的誘惑、試探,加上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,其經歷的情感創傷、價值觀的扭曲遠超過以前世代。如果年輕人不全心歸向神,就會像參孫,受到太多事物的吸引,無法持續定睛在神的呼召上。保羅告誡提摩太:「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,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、信德、仁愛、和平。」(提後2:22)年輕人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,是一種保護、醫治和恢復,而非限制。
昔有英國劍橋七傑這群優秀的學生將自己全然擺上,追求像耶穌的生命,神就使用他們帶來大復興,進而催生宣教運動。今天亦然,當年輕人愛神到自願與神立約,如同但以理不以這世上王的膳和酒來玷汙自己,渴慕與罪無關、完全聖潔的生命,神就會使用他們成為大能的器皿。這一群發動革新、翻天覆地的人,必為全地帶來極大的翻轉與改變。
共享觀點10分鐘和你談真理
每周三、四19:00 (首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