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達「愛」有落差
根據研究,18至29歲的世代與上一代之間,因為雙方的期待不一致,因而對於如何表達愛的方式,有著不一樣的見解與認知。 上一代認為彼此之間應該關心而互相愛護,卻多半出自於心理呵護和言語;而青年世代在乎的卻是行動上實質的互相協助。如此的差距,導致上一代認為自己已經付出很大的努力,青年世代卻感受不到一丁點愛。 同樣的,年輕人覺得自己已經為家、群體(包含教會)付出很多時間、心力,幫了不少忙,而上一代則認為比起自己,年輕人還差得遠。兩代之間對於雙方的期待與感受相差甚遠,當對方的表現不符期待,自然無法滿足彼此需求。
青年不怕問題多
長期在大學校園陪伴青年學子的洪英正老師,理解年輕人正面臨離開家庭庇護,無論在升學、就業、交友、戀愛、婚姻、職場、所得、未來選擇上,都是人生關卡的階段,他們需要長輩伸手實質地給予幫助,可是又不願示弱,把自己的需要直接說出口;其實他們很需要父母、師長、主管、輔導指引一條路,但又不希望上一代直接替他們決策;他們渴望愛與被愛,卻又不想被人摸透看穿。 洪老師鼓勵擁有資源的四、五、六年級生,多多理解現在的八、九年級青年的心情,他們不怕問題多,但需要哥哥姐姐、長輩父母們像光一樣照進他們內心,使心裡面的黑暗、陰霾紛紛散開。
試煉是生命的養分
洪英正老師在《愛我們的家》播出的「青年不怕問題多」系列影片中,分別有「人生,一定要結婚生子嗎?」、「如何開口向他(她)表白?」、「薪水那麼低,房子買不起,人生就茫然?」、「學哪行就得做那行?」、「工作環境不滿意,該跳槽嗎?」、「機會來了,該到國外求學就業?」等六個單元。每一集都是現代年輕人關鍵的選擇,皆非單純的是非題,也沒有對錯可言,但對於脫離青澀歲月,步入獨立、自主人生開始的青年世代,無一不是讓人煩惱的課題。很多人跟著傳統腳步,一步一步被原生家庭、社會現實推著走;但也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,作自己的生涯規劃,走自己想走的路。 然而,現實中的問題並不會因為不讓父母決定和介入,不照傳統作抉擇就比較輕鬆,面對當今社會快速變化,反而需要思想更多,考慮的面向也要更周延。不過,因為年輕,所以不怕問題多,每個困難都是成長的動力;每個試煉都是生命的養份。看完這六個單元,相信年輕人對未來會更有信心!
2025年3月 好家庭線上講座
扭轉童年經驗的負面影響
主講:錢玉芬老師(靈糧神學院牧靈諮商科主任)
原生家庭及童年經驗,對一個人影響至鉅。雖然童年經驗並非決定個人身心發展的唯一條件,但深藏內心的童年陰影,卻常在關鍵時刻,不自覺影響每個人的思維、態度和行為。許多經歷童年創傷的人,雖然矢言絕不受童年經驗陰影影響,卻往往深入泥淖而難以自拔。
三月份的「好家庭講座」,終於在童年經驗議題首選的錢玉芬老師親自出馬下,隆重推出「扭轉童年經驗的負面影響」專題。每個人的生命或多或少都有負面童年經驗的鑿痕,錢玉芬老師分享,如果沒有經歷聖靈及專業雙管齊下的醫治及恢復,越想擺脫原生家庭的負面纏累,越可能重蹈過去的覆轍;越不想複製童年經驗的創傷,越容易不自覺地深陷其中。童年負面經驗如此巨大,該如何直球對決,扭轉生命中的創痛與內在誓言?
千萬不要錯過3月1日(六)上午10:00的「好家庭講座」,讓錢玉芬老師陪伴所有家庭「愛在三月天」,一同走出負面童年經驗的陰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