紙本月刊訂閱 網路書店 客服中心
GOOD TV Logo
好消息月刊 | 傳播信心、希望與真愛的好消息

你的孩子有面對失敗的勇氣嗎?

常言道「勝不驕敗不餒」,說起來很容易,但面對失敗時,要不氣餒真的好難!幾年前全球各國曾針對兒童、青少年進行與害怕失敗相關的調查統計,結果顯示,臺灣的孩子得分竟高居全球第一!大多數的人都不喜歡失敗和輸的感覺,雖然人生難免有高山低谷,我們也知道失敗乃成功之母,但又有多少人能在失敗時刻好好面對挫折,甚至愈挫愈勇呢?

你的孩子有面對失敗的勇氣嗎?

《家庭八點檔 轉轉發現愛》這次邀請的來賓有家長代表藝人裘海正、媒體人張旭嵐,青少年代表則邀請到裘海正兒子影音工作者馬齊陽(陽陽)、大學生也同時是廣播節目主持人柳心詠(妞妞),還邀請到心理與企管專家淡江大學副教授洪英正老師,暢聊他們曾經遇到的失敗和挫折,並分享如何面對的經歷。

印象深刻的失敗經驗 

從小到大,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失敗的經驗,遇到挫折時,您都是如何面對?根據衛福部統計數字顯示,2017-2023年青年自殺的比例有愈來愈高的趨勢,可見現今孩子的AQ(逆境商數),十分需要被關注。所謂AQ是指面對挫折、處理壓力的能力,AQ高的人,較能積極樂觀去面對逆境,保持好奇心、應變力、面對失敗的勇氣,接受挑戰、愈挫愈勇,並發揮創意找出解決方案。

說到自己印象深刻的失敗經驗,裘海正提到過去在「飛鷹三姝」時期,因為自己是運動員出身,與另外兩位成員相比,骨架明顯較大。每次公司安排三個人一起上節目,都必須穿同一套制服,相較之下自己穿起來就是沒有她們好看。當時又必須配合公司規定,因此常常自信心受損,挫折感也很深!但她很感謝家人常常給予鼓勵、支持和安慰,讓她有勇氣去面對這些挫折。

旭嵐則提到,印象中最失敗的經驗是小二時被挑選在資優班接受培訓,但在眾多資優生群集的班上,自己的成績總是與一兩個同學輪流墊底,感覺超挫敗。直到讀大學後,才發現自己竟然擁有卓越的語文能力,也從中慢慢找回自信。

從失敗中站起來的力量 

洪英正老師提到華人比較不能面對失敗的原因,首先是由於社會價值觀的單一性,很容易被貼上失敗的標籤,如「孩子在校成績不好,以後也不會有好成就」的說法。其次是華人的情感較含蓄,在失敗的經歷中較難得到支持,因此容易害怕面對挫折。第三則是過去華人社會中多半不會給失敗者第二次機會,因此難以有改過與發展的動力。

究竟要如何培養從挫折中站起來的力量呢?陽陽認為媽媽一路以來的支持對他有很大的幫助。他提到過去曾學過很多不同技能,卻因為自律能力不足,最後往往無疾而終,但媽媽始終鼓勵他,讓他仍然保有自信,現在也找到了可以持續發揮熱情的影音工作。

妞妞則提到,她的爸媽一向給予孩子很多自我探索的空間,會陪伴並鼓勵孩子專注去享受每個努力的過程,也讓她了解到無論成功或失敗,都是生命裡很重要的成長經驗。當她主持廣播節目得到金鐘獎最佳主持人,爸媽也相當肯定她在過程中的付出,而不會只讚賞她的成就,並期望她能牢記初衷、享受過程,而非為了得獎。

經歷困難和挑戰時,爸媽的陪伴和鼓勵是支持孩子持續下去的動力,當爸媽換個角度來看待失敗,孩子也能學會用積極正面的眼光來面對挫折和挑戰。


給正在面對挫折失敗的 兒童青少年一些建議

 淡江大學副教授  洪英正老師

 沒有人喜歡經歷失敗,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當在面對失敗與挫折時,建議可使用AQ四部曲來做心情上的調適。第一步是覺察,體會和留意自己正在經歷風暴來襲的心情轉變,例如患得患失的感覺、身體突然出現變化、內心一直產生負面話語等。第二步是開始控制、中斷負面的思考,找朋友聊聊或是去散心,讓自己轉換心情。第三步是以正面的方式提升自我,對自己說些鼓勵、肯定的話,給自己時間慢慢累積成功經驗。第四步則是尋求身邊的人給予支持;反之,當我們看到身邊人有需要時,也要適時拉對方一把。

 主持人 高怡平

為人父母很不容易,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功,在給予肯定和鼓勵的同時,也希望孩子能夠發掘自己的天賦,在生活中找到快樂和成就感。有句話說:「當上帝要送你一個禮物時,總是把它藏在問題裡!」這提醒我們人生難免有輸、有贏,錯誤的過程反而能帶出寶貴的經歷。當下的失敗不代表永遠失敗,真正的失敗其實是在我們選擇停止努力的那一刻。

家庭八點檔 轉轉發現愛

周一~周四20:00 (首播)

周一~周四10:00、23:00 (重播)

GOODTV+ 線上隨時收看《家庭八點檔 轉轉發現愛》

合作夥伴
合作夥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