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目表七天回看 紙本月刊訂閱 網路書店 客服中心 支持好消息
GOOD TV Logo
好消息月刊 | 傳播信心、希望與真愛的好消息
加入LINE官方帳號
關閉

我是媽寶、爸寶嗎? 一起來分辨依賴與連結的界線

當孩子在家庭裡「茶來伸手、飯來張口」似乎變得理所當然時,「媽寶」「爸寶」不再只是同儕間的玩笑話,而是一面反映代際關係的鏡子。青年朋友在高呼獨立自主時,也可以從生活與心態中分辨與父母之間「依賴」與「連結」的界線。

我是媽寶、爸寶嗎? 一起來分辨依賴與連結的界線

本集《機智青年生活》要用最真誠的對談,和大家一起面對生命成長路上「放手」與「放心」的人生必修課。此次邀請的青年來賓中,除了兩位來自牧師家庭的聖洋、妞妞,還包括主持人洪英正、錢玉芬老師的愛子主軍,洪老師笑稱在錄影前曾緊張得頻擦汗!

父母的愛,是甜蜜的負荷?!

「我只是想讓爸媽開心,順著他們的心意行事,這樣也算爸媽寶嗎?」透過這個問題的拋出,讓大家重新省思「爸媽寶」的定意,不一定是生活無能的形象,有時候反而源於某一方的太愛、太在乎,因此失去了勇敢的能力。

是否懂得如何切洋蔥不流淚?咖啡不小心灑在白衣服上該如何解決?一個個看似平凡的生活片段狀況題,反映出一些過去未曾察覺的依賴模式。有些人自小就習慣父母幫忙做,也有人心裡正藏著「不敢試、怕失敗」的恐懼。原來生命的成長,最難的不是學習獨立,而是學會讓自己長大的勇氣。

最討厭的四大媽寶行為 你敢誠實面對嗎?

網路票選裡讓人最難接受的「四大媽寶行為」,也是媽寶自我檢測的良方。

排名第四的媽寶行為是「生活白痴模式啟動」,你會不會成為「巨嬰型」的人,生活家事全由「媽媽牌」代勞?身為媽媽的錢玉芬老師,有時不免感嘆是否有擅長家事的母親,就是培養媽寶的溫床。而聖洋則分享家裡的經驗,媽媽成為全家人的「家事教練」,家務事就是排班分工,而家裡的長兄也是很好的模範,當大兒子先開始,後面的弟弟們也就自然跟從。

第三名則是「什麼事都要跟爸媽一起」。主軍忍不住爆料,自己國小畢業旅行就有媽媽全程陪伴,她甚至還召聚其他媽媽家長們,一起組成「媽媽畢旅團」,錢玉芬老師則意外發現畢旅竟是兒子的告白大會。妞妞則提到媽媽「有策略」的參與孩子校園裡的志工活動,和老師、家長、同學都感情好,自然孩子在校園裡的什麼事都能一把抓。

排名第二的則是「遇到困難立刻召喚父母」。由於父母都是學有專精的專家,主軍和聖洋在遇到生涯規畫、人際關係問題時,都會主動請教父母的意見,幫助自己做出正確的決定。主軍回憶起自己面對車禍和小時候受到霸凌的經驗,所幸主動告知家人,才能獲得幫助和保護。在尋求幫助與逃避責任之間的界限,更是生命成長所要學習的重要功課。

最後,高居第一名的則是「凡事都要家長認證」,包括愛情。身為本集唯一的女青年來賓,妞妞忍不住問兩位男生:「如果家長不喜歡你的另一半時,會如何抉擇?」主軍在節目中分享已婚哥哥傳授的至理名言:「未來的日子,95%是和另一半一起過,只有5%是與家人有關。」因此,如果遇到愛情上與家長意見相左時,他會選擇自己心中喜歡的想法來作決定。然而,家庭模式對人性情影響很大,家長與另一半關係良好,也是影響婚姻幸福的重要關鍵。

父母的教養智慧:愛與放手的藝術

節目裡也設計了一個溫馨的「父母教養效能測驗」,讓來賓檢視自己在成長路上,父母是否給予平衡的愛與界限。分數愈高,代表父母愈能在「保護」與「放手」之間找到平衡點。成長其實不是單方面改變,而是需要家庭成員一起面對的議題;父母需要學習信任,孩子需要學習承擔。過程中或許有磨合、有眼淚,也會因此有更深的理解與更成熟的愛;正如同洪英正老師在節目中的總結:「每個人都是爸媽心中珍愛的寶,但我們都不要成為爸媽寶。」


洪英正、錢玉芬老師傾囊相授

當責,是成為大人的關鍵一步!

聖經創世記裡說:「人要離開父母,與妻子連合,二人成為一體。」(創2:24)這裡指的「離開」,不是背叛或忘恩,而是愛的成全與延續。上帝在設計家庭關係時,就已經為我們預備了「成長」這份珍貴的禮物;父母的愛不是要把我們留在身邊一輩子,而是要培養我們有能力去愛更多的人、承擔更大的責任。祝福青年朋友們可以用行動證明自己值得信任,才是對愛最成熟的回應!


每星期六19:00 青春同行!

GOODTV+隨時線上收看《機智青年生活》

合作夥伴
合作夥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