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目表七天回看 紙本月刊訂閱 網路書店 客服中心 支持好消息
GOOD TV Logo
好消息月刊 | 傳播信心、希望與真愛的好消息
加入LINE官方帳號
關閉

如何與容貌焦慮說再見? 一起和「不完美」的自己和解!

在這個充滿濾鏡與修圖的時代,「容貌焦慮」似乎成為更多年輕人普遍的內在困擾之一。我們在意自拍的角度、社群中的形象、朋友的評價,甚至不自覺地與螢光幕上的俊男美女相比。你是否也曾盯著鏡中那張臉,覺得他「不夠好」?

如何與容貌焦慮說再見? 一起和「不完美」的自己和解!

本集《機智青年生活》,邀請三位勇敢面對自身外貌焦慮的年輕人──Winston、聖洋與辛薇,分享他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,以及最後如何找到與自己和解的方式。

鏡中陌生的你 年輕世代的容貌焦慮現象

「我從小就生活在醫美家庭,國中就開始吃減肥食品,高中開始噴防掉髮的產品,大學甚至動了胃切除手術。」Winston的經歷令人震撼;他坦言自己是個「中度容貌焦慮患者」,長年受到家庭職業環境影響,始終無法與自己的模樣和平共處。

聖洋則是在參加健美先生比賽的過程中,開始陷入自我形象的扭曲與崩潰。「我會一直照鏡子,一直觀摩健美先生得勝者的樣貌,結果愈來愈沒有信心。」過度訓練、極端節食、因為自卑而不敢穿無袖衣物──比賽的聚光燈背後,是他無人知曉的低潮與自我否定。

辛薇則從童年經歷談起,講到小時候長得圓胖,被同學取笑的經歷,長大後變瘦了,卻又覺得自己五官不夠立體。她坦言自己是為了追求小臉與完美比例進行牙齒矯正,但那背後,卻沒有換來多一點點的安全感。

媒體與環境的影響 你見到的「美」是「真美」嗎?

主持人錢玉芬老師提到了心理學中的「鏡我理論」,來分析現今青少年為何更容易陷入外貌焦慮。「我們認知的自我形象,往往來自他人的眼光與環境給的『鏡子』。」當大家身處在充斥著黃金比例與完美濾鏡的社群與媒體環境,對映之下,就容易對自己產生不滿與懷疑。錢老師也引述實證研究的結果:「看媒體時間愈長,對身材的不滿意程度就愈高。」這不只是情緒感受,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身心影響。

長期身處在醫美工作環境中的Winston,也因為看過太多被焦慮吞噬、甚至整容整到失去原貌的案例,讓他開始反思:「完美的自己應該不只是外表,我需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評價我自己──像是能力、個性和人際關係等。」

發現「美」的真諦 挫折能讓你找到真正的自己

三位青年來賓們也都各自分享了自己從谷底翻身、轉變心態的轉捩點。聖洋說,在健美比賽落選後沮喪不已,是教練的一句話點醒了他:「現在的你,是十年來最好的體態。」這句話幫助他跳脫與他人比較的陷阱,轉而與「過去的自己」相比,看見真正成長的意義。

辛薇則因朋友的一句話:「你太瘦了,還是以前肉一點比較好看」,讓她驚覺:「原來我已經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,卻還是不滿足。」這些真實的回饋,成了她自我接納的開始。Winston則提到:「過去我擔心別人不喜歡我,是因為我的外表。但我發現,真正吸引人的,是才華與個性;於是我開始提升工作能力、改善人際關係,也因此愈來愈肯定自己。」

主持人洪英正老師也與來賓們一起反思:「難道我們每個人都要變成一模一樣的『亞洲超模臉』,才算是美嗎?」其實,那些和別人不一樣的特點,常常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優點,使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。

「你可以去改善外貌,讓自己更健康,但不需要過度。」洪老師提醒大家:「適當的容貌關注沒問題,但若過了頭,才是真正的容貌焦慮。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容貌焦慮,這是成長的一部分。但願我們不再讓「完美外表」成為評價自我的唯一標準,而是學會欣賞內在的真實與生命的豐富,從上帝的眼光來看待自我,就能走上更健康、更自由的人生旅程。


洪英正、錢玉芬老師傾囊相授

 

願你能用「甚好」的眼光看自己

容貌焦慮是種普遍現象,不論年齡與性別,幾乎人人都曾在意過外貌的缺陷。但若我們能學會從上帝的視角來看,就會發現不同階段的體型與容貌改變,都是上帝精心設計的一部分。聖經說:「神看一切所造的都甚好。」(創1:31),而主耶穌沒有佳形美容,卻帶來世上絕無僅有的恩典救贖。願我們學會與自己的不完美和解,不是放棄改變,而是在自我改善與接納之間,找到上帝所創造最美好的你。

 

頻道播出時間:每星期六19:00 與你青春同行!

GOODTV+隨時線上收看《機智青年生活》

合作夥伴
合作夥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