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臟是人體中一個極其低調的器官,沒有華麗的功能展示,卻默默肩負著排毒、調節水分及電解質平衡等關鍵任務。然而,它的低調也造成當功能出現異常時,病徵往往不明顯,以致於許多人錯過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的契機。今次我們就來了解如何及時檢測腎臟問題,以及維持腎臟健康的方法。
別只是觀察小便起泡
訪問一般民眾如何知道自己腎功能下降,很多人充其量只能說尿液出現泡泡,或者小腿開始浮腫,但其實這些已是腎臟出大問題時的症狀,當這些跡象出現時,根本緩不濟急。若腎功能緩緩衰退時,顏宗海醫師強調:「尿液是否有泡泡並不是檢測腎功能的主要依據,更不能等到有症狀時再處理,定期的抽血檢查是最重要的指標。」
每一兩年健康檢查時,都會檢查腎臟功能的核心指標:腎絲球過濾率(GFR)。這是一項用來評估腎臟過濾血液效率的指標。正常人的GFR應該在90分以上,當數字降到60分以下,可能意味著腎功能已受損。除了抽血外,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和超音波檢查也是評估腎臟健康的重要方法。
腎功能下降該如何保健?
在健康檢查報告中發現腎功能受損的人,顏宗海醫師給出以下保健的方法:
1.控制四高
腎臟功能的惡化,絕大部分和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及高尿酸息息相關。若這些指標長期失控,將直接加重腎臟負擔;如高血壓會破壞腎臟內的微血管結構;高血糖則可能導致糖尿病、腎病變等,控制這些危險因子是很重要的。
2.維持適當體重
減重不僅能改善血壓與血糖,還能減輕腎臟的負擔。但需要留意的是,減重應循序漸進,每月減重2-4公斤為宜,減重過快將導致肌肉蛋白流失,反而增加腎臟負擔。
3.定期追蹤
腎功能下降者,應每3-6個月進行一次腎功能檢查,掌握腎臟健康狀況,並根據檢查結果調整治療方案。
腎功能不佳者的飲食須知
不可諱言,飲食確為保護腎臟健康的另一個重要環節,腎功能受損的人必須吃得正確才能延緩惡化。賴佩吟營養師提出以下建議:
1.降低蛋白質攝取
選擇低蛋白飲食不意味著完全不吃蛋白質;反而是需要攝取「高生理價值」的蛋白質,如雞肉、魚肉和豆腐,這些蛋白質較容易被身體吸收。
2.控制鹽、磷和鉀的攝取
鹽巴每天應控制在5公克以下,避免食用醃漬品及加工食品,減少額外鹽分食用。除此之外,也要限制含高磷的加工食品,如碳酸飲料和零食,若正餐清淡卻額外吃一堆加工食品,絕對是本末倒置的錯誤行為。另外,並非低鈉就得改吃鉀離子,如奇異果、西瓜等高鉀食物,也應酌量食用,尤其蔬菜湯含有大量的鉀,川燙後先把水倒掉,可避免吃進過量的鉀。
3.適度補充熱量
不要因過度控制飲食導致熱量攝取不足。
營養師諮詢與生活保健
各大醫院的營養師諮詢門診,皆可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飲食習慣,制定出個人化的飲食計畫,幫助患者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靈活應對。即便是外食族,營養師也能給出建議,幫助患者選擇低鈉、低磷的健康餐點。目前臺灣的慢性腎臟病共同照護網也有提供定期的營養諮詢,患者可以每半年免費與營養師討論飲食問題,如果有需要,初期可以自費增加諮詢次數。
除了飲食與醫療,戒菸限酒、適量運動、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取,都是腎臟保健的重要措施,也別忘了定期健康檢查時留意腎功能的情況,才是最重要的預防措施。
關於腎臟保健,你應該知道……
Q「四高」對腎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?
A腎臟每天處理大量血液,佔心臟輸出量25%。當血壓長期超過140/90 mm/Hg,會直接損害腎臟的過濾功能,形成惡性循環。不論是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,約有三分之一會發展成腎病變,應妥善控制血糖和規律服藥。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長期異常,會導致血管硬化,損害腎功能。持續偏高的尿酸,則會在腎臟形成結晶,逐漸損害腎組織。
Q減重對提升腎功能有幫助嗎?
A減輕體重既可降低心臟負擔,也有助延緩腎功能退化,亦能穩定血糖和血壓,腎絲球過濾率將逐步改善。需留意安全的減重速度為每個月減輕2-4公斤,將可維持基礎代謝率。持續保持理想體重,不僅使血糖和血壓穩定,腎功能還能獲得改善、延緩惡化。
愛+好醫生
周一~周四19:30(首播)
周一~周四11:00、周一~周五16:30、周六20:30(重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