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KTV唱歌的時候,總是羨慕一些人可以飆唱三小時,聲音仍然保持完好,但有的人常常唱一首歌後就沙啞失聲,無法盡興飆歌。除了唱歌之外,體內有兩條聲帶每天幫助我們發聲說話,對需要長時間使用聲音的職業人士,如牧師、老師、歌手、新聞主播,以及大量解釋病情的醫師等,聲帶的健康不僅關乎工作表現,更影響到溝通的品質。
聲音沙啞的原因
聲音沙啞的原因很多,雖然大多數人認為只需喝水和休息即可恢復,但還是要小心謹慎,有些原因或者是可逆的,卻也有些需要治療才能改善。
1.暫時性發炎或水腫
聲帶暫時性發炎或水腫是聲音嘶啞的常見原因,通常是因過度使用聲帶、不當發聲方式或刺激性因素(如吸煙、飲酒、胃酸反流)引起。當聲帶黏膜受到過度摩擦或刺激時,會導致局部發炎,並因充血而腫脹。此時的聲帶因無法完全閉合,以致聲音變得粗啞或帶有氣音。
儘管這種情況多為暫時性,但若不改善發聲習慣或去除刺激因素,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慢性炎症或更嚴重的聲帶損傷。因此,應讓聲帶適度休息、保持濕潤,並避免刺激性飲食與環境,以減輕聲帶發炎和水腫。
2.聲帶長繭或息肉
若長期過度使用,如老師長時間授課,或歌手開演唱會,可能進一步引發聲帶長出結節(繭)或息肉,導致聲帶「漏風」無法閉合,當然也就發不出美好的聲音了。
兩條聲帶頻繁摩擦,長期下來會導致黏膜增生,形成小硬塊或柔軟突起,這就是聲帶結節和息肉的由來。至於什麼樣的人容易長繭或息肉,就看個人的職業與發聲習慣了;一般而言,長繭常見於需長時間使用聲音的職業,如老師或歌手;至於息肉,則發生在短時間需大聲喊叫的工作,如叫賣人員、購物台主持人。
聲帶長繭或息肉不一定需要動手術,有時候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,讓聲帶進行復健治療,也可能會慢慢消失,但必要時仍需靠手術移除。
3.病理性問題
有些人的聲音會沙啞,是因其他疾病引起,如聲帶囊腫、病毒乳突瘤或喉返神經麻痺等複雜原因。耳鼻喉科洪偉誠醫師分享,曾經有個案的聲帶沙啞,竟是因為惡性腫瘤壓迫喉返神經,導致單側聲帶麻痺!
因此,當一個人聲音沙啞持續超過兩周又未見改善,應尋求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檢查,用內視鏡深入喉嚨,判斷聲帶是否有異常情況,一般診所的壓舌板是看不到聲帶的喔!
聲帶沙啞的治療
1.保守治療
若聲帶損傷不嚴重,可先減少發聲頻率,並搭配嗓音復健治療。最簡單的嗓音復健法,是將吸管插入水杯,慢慢吹水並發出「嗚~嗚~」的聲音,藉由穩定通過聲帶的氣流,以達到「聲帶按摩」的效果。當然,不要抽菸、喝酒及吃過度辛辣飲食等,也是保守治療的重要作法。
2.聲帶注射治療
若有難以透過保守治療改善的案例,醫師會建議聲帶注射類固醇;這種治療通常在門診時即可完成,且短時間即可痊癒。
3.手術治療
若結節、息肉等影響聲帶運作,又無法透過上述方法改善,則需透過顯微手術切除,術後需禁聲一周,讓聲帶充分癒合。
期望透過正確的發聲習慣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適時的醫療介入,大家都能擁有一輩子悅耳的好聲音。
關於聲音沙啞,你應該知道的事
耳鼻喉科 洪偉誠醫師
Q:為什麼許多年長者的聲音容易沙啞? 男性和女性的情況是否不同?
A:隨著年齡增長,聲帶和其他肌肉組織一樣會出現退化和萎縮,導致聲音改變。主要原因包括:1.聲帶表面黏膜下的彈性纖維流失,減少聲帶的彈力。2.聲帶內部的肌肉萎縮,導致聲帶變窄,閉合時無法完全密合,產生漏風現象,聲音聽起來會悶悶的不夠洪亮。
通常男性的聲帶萎縮變細,類似吉他的弦,越細聲音越高,因此男性老年人聲音通常會變得小而尖,音調也變高。女性則在更年期後,由於雌激素減少,聲帶可能出現水腫,導致聲音音調降低,音域可能變窄,較難唱到年輕時的音高標準。
Q:聲音沙啞時,喉糖或特定飲品,真的能改善聲帶異常狀況嗎?
A:喉糖或特定飲品對聲帶的影響是間接性的,主要是增加喉嚨黏膜的分泌物,讓喉嚨比較濕潤,減輕不適感,無法直接改善聲帶的不適。因為聲帶位於氣管前方,而喉糖或飲品經由位於後方的食道進入體內,不會與聲帶直接接觸,只能暫時舒緩不適,但無法真正治療聲帶的問題,例如發炎或長繭。
愛+好醫生
周一~周四 19:30(首播)
周一~周四 11:00、周一~周五16:30、周六20:30(重播)